產品參數 | |
---|---|
產品價格 | 15.2--55/kg |
發貨期限 | 2 |
供貨總量 | 99999999 |
運費說明 | 另計 |
小起訂 | 10 |
質量等級 | 一級 |
是否廠家 | 代理商 |
產品材質 | 201.304 .316L 304L.2205.310S等 |
產品品牌 | 寶鋼,太鋼,張浦,宏旺,甬金等 |
產品規格 | 1000-1219 |
發貨城市 | 無錫 |
產品產地 | 寶鋼,太鋼,張浦,宏旺,甬金等 |
加工定制 | 接受定制 |
產品型號 | 0.3-100 |
可售賣地 | 無錫 |
產品重量 | kg |
外形尺寸 | 1000-2000 |
適用領域 | 工業,食品,化工, |
范圍 | 304不銹鋼盲板供應范圍覆蓋湖北省、武漢市、宜昌市、黃石市、襄陽市、荊州市、十堰市、荊門市、鄂州市、孝感市、咸寧市、隨州市、恩施市、黃岡市 黃石港區、西塞山區、下陸區、鐵山區、陽新縣、大冶市等區域。 |
除前蘇聯、東歐和我國外,世界不銹鋼產量已達1100萬噸,而1950年的世界不銹鋼產量還不到100萬噸,40年間產量增加了10多倍。自1970年開始,日本的不銹鋼產量已超過美國,處于領先地位且一直在持續增長。不銹鋼產量中,Cr13型馬氏體鋼和Cr17型鐵素體鋼約占30%—40%,而18-8型Cr-Ni奧氏體鋼等約占60%—70%。世界上工業先進 的不銹鋼產量一般分別占本國鋼總量的2.5%-3.5% 。在不銹鋼生產中,超高功率電爐、爐外精煉、連續鑄錠(包括薄板坯連鑄)、熱連軋或新型爐卷軋機、冷連軋、連續酸洗熱處理和連續保護氣氛光亮熱處理,以及各種質量檢測手段等新工藝、新裝備、新技術已日益廣泛采用。大型化、高速化、連續化、自動化是不銹鋼生產工藝、裝備的主要發展方向,國外已能大量生產和供應的不銹鋼材有:寬度達2m的冷軋薄板,包括鏡面板、彩色板、花紋板、涂層板等;寬度達3m以上的熱軋中板;厚度可達300mm以上的熱軋厚板;直徑大到1m以上、小到0.1mm的無縫管以及各種規格的焊管( 直徑可達2m);厚度約0.05mm,寬度可達1m的不銹鋼箔。美、日等國所生產的不銹鋼材中,冷軋薄板和帶材約占60% 。(板、帶材共約占70%);管材約占4%-5%(其中焊管在日本已占不銹鋼管產量的60%左右);線材約占8%-9%;棒、型材約占10%-11% 。
不銹鋼板分類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
1、不銹鋼板按照厚度分類:可以分為:薄板(0.2mm-4mm)、中板(4mm-20mm)、厚板(20mm-60mm) 、特厚板(60-115mm)。
2、不銹鋼板按照生產方式分類:可以分為:熱軋鋼板(經過加熱爐加熱成型的鋼板)、冷軋鋼板(經過冷軋工序生產的鋼板)。
3、不銹鋼按用途分類,可以分為:橋梁鋼板、鍋爐鋼板、造船鋼板、裝甲鋼板、汽車鋼板、 屋面鋼板、結構鋼板、電工鋼板(硅鋼片)、彈簧鋼板、太陽能專用板 (海銳特鋼)。
4、不銹鋼板按鋼種組織分類,可以分為:奧氏體型(200 系列、300 系列不銹鋼)、奧氏體-鐵素體型(兼有奧氏體和鐵素體不銹鋼的特點)、鐵素體型(409、430、434系列不銹鋼)、馬氏體型(403、410、414、416、)。
5、不銹鋼板按照表面特征分類,可以分為:銀白色無光澤(不需要有表面光澤的用途)、光亮如鏡(建筑材料,廚房用具),粗研磨/中間研磨/細研磨/極細研磨(建筑材料,廚房用具)、發紋研磨(樓房,建筑用材)、接近于鏡面研磨(美術用,裝飾用)、鏡面研磨(反光鏡,裝飾用)。
不銹鋼鋼種很多,性能又各異,常見的分類方法有:
① 按鋼的組織結構分類,如馬氏體不銹鋼、鐵素體不銹鋼、奧氏體不銹鋼和雙相不銹鋼等。
② 按鋼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或鋼中一些特征元素來分類,如鉻不銹鋼、鉻鎳不銹鋼、鉻鎳鉬不銹鋼以及超低碳不銹鋼、高鉬不銹鋼、高純不銹鋼等。
③ 按鋼的性能特點和用途來分類,如耐硝酸(硝酸級)不銹鋼、耐硫酸不銹鋼、耐點蝕不銹鋼、耐應力腐蝕不銹鋼、高強度不銹鋼等。
④按鋼的功能特點分類,如低溫不銹鋼,無磁不銹鋼,易切削不銹鋼,超塑性不銹鋼等。
目前常用的分類方法是按鋼的組織結構特點和按鋼的化學成份特點以及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來分類。例如,把目前的不銹鋼分為:馬氏體鋼,鐵素體鋼,奧氏體鋼,雙相鋼和沉淀硬化型鋼等五大類,或分為鉻不銹鋼和鉻鎳不銹鋼兩大類。本書為了敘述方便并避免重復,則采用按化學成分與組織結構特點相結合的分類方法,即馬氏體不銹鋼(包括馬氏體Cr不銹鋼和馬氏體Cr-Ni不銹鋼),鐵素體不銹鋼,奧氏體不銹鋼(包括Cr-Ni和Cr-Mn-Ni(-N)奧氏體不銹鋼),α+γ雙相不銹鋼及超級不銹鋼。
不銹鋼的發明是世界冶金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20世紀初,吉耶(L.B.Guillet)于1904年—1906年和波特萬(A.M.Portevin)于1909—1911年在法國;吉森(W.Giesen)于1907—1909年在英國分別發現了Fe—Cr和Fe—Cr-Ni合金的耐腐蝕性能。蒙納爾茨(P.Monnartz)于1908-1911年在德國提出了不銹性和鈍化理論的許多觀點。工業用不銹鋼的發明者有:布里爾利(H.Brearly)1912—1913年在英國開發了含Cr12%—13%的馬氏體不銹鋼;丹齊曾(C.Dantsizen)1911—1914年在美國開發了含Cr14%—16%,C 0.07% —0.15%的鐵素體不銹鋼;毛雷爾(E.Maurer)和施特勞斯(B.Strauss)1912—1914年在德國開發了含C<1%,Cr 15%—40%,Ni<20%的奧氏體不銹鋼。1929年,施特勞斯(B.Strauss)取得了低碳18-8(Cr-18%,Ni-8%)不銹鋼的 權。為了解決18-8鋼的敏化態晶間腐蝕,1931年德國的霍德魯特(E.Houdreuot)發明了含Ti的18-8不銹鋼(相當于現在的1Cr18Ni9Ti或AISI 321)。幾乎與此同時,在法國的Unieux實驗室發現了奧氏體不銹鋼中含有鐵素體時,鋼的耐晶間腐蝕性能會得到明顯改善,從而開發了γ+α雙相不銹鋼。1946年,美國的史密斯埃塔爾(R.Smithetal)研制了馬氏體沉淀硬化型不銹鋼17-4PH;隨后既具有高強度又可進行冷加工成形的半奧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17-7PH和PH15-7Mo等相繼問世。至少,不銹鋼家族中的主要鋼類,即馬氏體、鐵素體、奧氏體、α+γ雙相以及沉淀硬化型等不銹鋼*便基本齊全了,且一直延續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