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參數 | |
---|---|
產品價格 | 999/套 |
發貨期限 | 24小時編制各類工程預決算 |
供貨總量 | 5套 |
運費說明 | 電議 |
小起訂 | 3套 |
產品品牌 | 集貫工程造價咨詢 |
產品產地 | 承接全國業務 |
你說的審計的目的是幫助保定工程預算單位節省保定工程預算費用,我想你理解錯了!保定工程預算目的是合理確定保定工程預算!你這么一說,難免會站到甲方的立場上,不是客觀地確定造價了。你說的那些怪事當然也存在,經濟瓜葛現象也時有發生,但是有的情況不是你所想的那樣,現在由于保定工程預算單位個別人的簽證意識不強,多是指揮施工單位做了活,但簽證沒做的現象也多得是。有的甲方口頭是同意了,但沒有落實到實處。審計是按證據說話,施工單位由于沒有簽證只好同意你的核減,但這并不等于這個工序他沒做,甲方礙于原先口頭答應得事項,不認可你的核減也是可以理解的。保定工程預算單位將某些子項分包給不同的施工單位有的是無奈之舉。就象我在另外的文章中說的那樣,保定工程預算單位對于挑選隊伍有時是沒有決定權的。保定工程預算單位看中的隊伍有時不一定中標,而中標的單位有時在某項上的技術的確不怎么樣。比如,防水工程,就要找相對技術成熟的分包商來做;某些外裝飾對于一般土建單位不一定做的好,也只有找專業的裝飾隊伍分包,等等。總之不能一概而論。
在保定工程預算過程中,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涵蓋了材料、設備等價格的波動,并且在實際施工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對保定工程預算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只是依靠相應的合同進行管理,無法起到相應的效果,為了保證工程結算工作的成果,一定要加強對工程簽證的管理,進而為相應的結算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實現保定工程預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部分工程因為前期準備工作不足,在開展招投標工作的時候,還沒有完善的施工設計圖紙,并且相應的圖紙節點設計還不詳細,設計太過粗糙,無法對施工進行有效的指導,需要增加一些新的簽證內容,進而改變了原來的招投標結果,失去原來招投標工作的意義,產生了不必要的損失,增加了保定工程預算。比如,在某保定工程預算中,其只是設計了立面圖,沒有對節點圖進行設計,導致其在實際施工中,出現了很多額外的施工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成本與工程總造價。在工程簽證中,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保證簽證準確度的前提。在履行施工合同的時候,一些簽證事項,在進行簽訂的時候,有著嚴格的程序與時效。比如,在工程施工合同中,規定承包人在確定施工變更的14天之內,提交相應的變更報告,經過相應的工程師確認之后,進行相應的調整。并且工程師也要在14天之內進行確認,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進行不確認的情況,超過14天之后,就默認為已經確認。通過相關規定可以看出,工程簽證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一定要進行相應的重視,保證相關資料與數據的完整,確保結算工作的有序進行。
對于保定工程預算而言,盡管人們可以在決策階段、建設實施階段等對建設項目特征通過預測和分析去預先規定出需要開展的各項具體活動和各項具體活動的程序和做法,但是各種人為因素和個人意志的影響會改變這些預先的設定,同時項目的客觀環境和條件也會發生變化,從而使保定工程預算出現不確定性。在投資估算階段,風險因素的識別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盡可能地找出潛在的影響項目造價精度的風險因素。
風險評估的任務是對某一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性質和大小進行估計。PMI對每一項目風險采取三個因素進行表達:風險事件,即項目將會出現什么樣的有害情況;風險概率,即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風險后果量值,即風險后果的嚴重性。
為了降低風險因素對工程項目造價估算進度的影響,需要針對不同的風險給出相應的風險準備金,一般有兩種風險準備金提取方法:一種是 風險準備金法;另一種是平均風險準備金法; 風險準備金法是在假定風險 化發生的情況下所需的估算金額,它一般只用作平均風險準備金的比較對象,而不會加入終的估算額。
業主可以通過合同把風險轉移給承包商,例如業主在合同中這樣規定:施工現場發生設備損失和人身傷亡事故由乙方承擔全部責任和費用,這樣就把風險轉移給承包商,承包商可以通過保險再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或是自身消化。但對于材料價格上漲這樣不確定性很大風險,如果工程項目規模小、周期短,業主可以通過合同把這一風險全部轉移給承包商;但對于規模大、周期長,仍通過合同把這一風險全部轉移給承包商,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保定工程預算中材料價格約占總造價的60%-75%,如果材料上漲10%,那就使總造價上漲6%-7.5%,在利潤微薄的建筑市場中,這樣的經濟風險對承包商來說是無法承受的。為此,在規模大、工期長、市場價格不穩定的情況下,承包商在施工過程中 的風險是材料價格的上漲,所以如何防范這一風險對承包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保定工程預算業主方面的風險因素規劃設計方案陳舊,未進行優化優選,目標優化錯誤,設計中未采用現代化優化設計方法。
工程設計是根據項目用途要求采用科學先進的方法,完整地表現建設物的外型、空間布置、結構以及群體的組成、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系等,是對保定工程預算進行規劃的過程,它對保定工程預算項目的造價和使用后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起決定性的作用。設計階段的工作主要包括設計單位的選擇、設計方案的確定、總平面設計、建筑結構設計、材料設備的選用等。審計時,一是要了解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是否掛靠專業設計部門,是否是專業設計人員,有無設計資格許可證。因為有些社會上的非專業設計人員由于怕負責任、圖省事,使用不規范圖紙設計,隨意加大工程系數、增大結構截面尺寸、提高水泥標號,從而增加了工程預算造價。二是要求設計部門積極推行投資規模限額設計,使之貫穿于設計的全過程,嚴格控制各項經濟指標,防止“設計不算賬、概算見分曉”的被動局面出現。三是審核總平面設計對土地利用、工程管網長度的控制是否合理;建筑結構的設計是否符合規范要求;裝修設計是否超標;選用的建筑材料是否符合市場供求關系,新型建筑材料是否科學經濟;選用的設備是否先進,型號、數量是否符合規定要求,來源、價格是否合理。保定工程預算招投標工作是建設單位擇優選擇施工、物資設備供應等承包單位的主要方式,是市場經濟調節下保定工程預算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改變了過去單一的依靠行政手段分配施工任務的做法,解決了好壞不分,賞罰不明的問題,達到了工期短、質量優、造價低、效益高的目的。然而,由于市場機制還不夠健全,工程招投標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招投標方式和程序不符合規定,建設單位個別管理人員與投標單位暗中勾結、弄虛作假,使招投標工作失去了實際意義。因此,審計部門應與工程招投標管理部門協作,加強對招投標工作的審計監督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