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參數 | |
---|---|
產品價格 | 電聯/套 |
發貨期限 | 當天 |
供貨總量 | 999 |
運費說明 | 面議 |
范圍 | 竹溪縣ISO27001認證可加急認監委可查服務網絡覆蓋湖北省、武漢市、宜昌市、黃石市、襄陽市、荊州市、十堰市、荊門市、鄂州市、孝感市、咸寧市、隨州市、恩施市、黃岡市 茅箭區、張灣區、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丹江口市等區域。 |
ISO45001:2018標準“7.1 資源”條款的審核方式
S7.1的理解:
一)資源的范圍:
2011版注1: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專項技能、組織基礎設施、技術和財力資源。
28002:在確定建立、實施和保持職業管理體系所需資源時,組織宜考慮:
——運行特需的財力、人力和其他資源;
——運行特需的技術;
——基礎建設和設備;
——信息系統;
——專業技能和培訓的需求。
綜上:資源可以包括:人力資源(含人員的能力、資質和組織的知識管理);基礎設施(符合策劃的專用建筑、設備、設施、ICT信息通信和技術);資金。
二)如何確定是否“所需”(必須、適宜):
1.合規性要求:生產法律法規(如評價、排污許可證、特種設備等)、職業法律法規(如職業衛生三同時、職業病危害因素評估和檢測、職業病防治、有毒物品、個體防護等)等法規要求,以及與相關方簽署的法律義務(如勞動時間、非歧視性申明)。——彈性較小。
2.與體系戰略、經營計劃、方針、目標、風險、危險源及相關的管理措施相對應的能力及其保持。——彈性較大。
3.與相關方滿意為衡量標準的評價:顧客滿意、雇員滿意、合作方滿意、股東滿意、社區滿意、工會滿意、上級滿意等。——彈性較大。
三)如何提供:
1.采購和配置所需資源,并列入公司資產統一管理;
2.租借部分資源(人或物,通常包含技能等);
3.采用外包、承包的方式,由外部供方提供部分資源(人或物,通常包含技能等)并對資源實施管理;
4.財務部門提供資金預算和資金供給。
四)體系對S7.1的管理要求:
通過目標管理、內審、管理評審及日常運行監視,持續評審資源的充分性。“宜對資源及其配置通過管理評審來進行定期評審,以確保其足以實施包括績效測量和監測在內的職業方案和活動。對于已建立職業管理體系的組織,通過比較計劃實現的職業目標與實際結果,至少可對資源的充分性進行部分地評估。在評估資源的充分性時,還宜考慮到計劃的改變和(或)新的項目和運行的出現。”——28002
如何審核S7.1:——基于認證風險的審核和評價
一)基于合規性要求的評價:
在管理層審核企業經營許可(評價、三同時、特種設備、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等)、合規義務、合規性評價、不符合整改(包含外部驗廠)等管理要素時,以正面取證與反面取證相結合的方式,獲取企業的資源信息。評價標準:如果沒有或失效,企業違法違規。
二)與方針、目標、風險、危險源及相關的管理措施相對應的能力評價:
在管理層及各現場審核時,在評價風險的控制能力時應關注資源提供的充分性及資源的有效性。評價標準:如果沒有、不充分或失效,導致風險控制失效。
三)基于相關方滿意(抱怨、投訴、事故事件、社會形象)的評價:
反面取證的方法:因相關方不滿意,分析出體系資源不充分。
四)記錄:
1)現場審核記錄:
在管理層描述概貌;在各現場描述其充分性和能力的保持。
2)審核報告:4資源配置
管理體系運行過程所需資源配置情況評價,包括人員的能力/意識/滿足能力,基礎設施設備和特種設備管理,工作環境和知識等。資源變化情況(監督)。
可以描述:1)與合規義務相對應的資源的充分性、合規性(如特種設備安檢、職業病防治等),以及資源保持的風險(如租賃或許可到期);2)與人力資源有關的組織機構和職責、能力、意識,以及與運行有關的專業技能(資質)、知識等是否充分;3)企業的經營狀態和資金保證能力(如體系資金預算)。
正確的做法是:在一體化管理體系的運行中,使用各種方法識別環境因素和危險源。在此基礎上,首先對照所識別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進行評價,評價出哪些“環境影響”和‘“風險程度”已經違反或超出了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規定,從而立即將其確定為“重要環境因素”和(或)“重大危險源”對于其他“環境因素”和“危險源”可以使用頭腦風暴法、水平對比法、過程分析法、多因子打分法,LEC法、風險估算法等進行評價,以確定其是不是“重要環境因素”和(或)“重大危險源”。由此可見,在確定“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危險源”的過程中,已經首先考慮了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避免了其他評價方法把已經違法或超標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錯評為“一般影響的環境因素”和“具有可容許風險的危險源”,同時為確定環境目標和職業目標進行了初步篩選。認證
——認識管理的規律性,建立一致性的管 理基礎。
——科學地調配人力資源,優化組織的管理結構。
——統籌開發管理性要求一致的活動,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培養符合型人才。
——降低管理成本。
——應國際認證發展的大趨勢。
——避免三個標準分開貫標的弊端:
1.文件的編制產生重復,出現三本管理手冊、三套程序文件,因內容有60% 以上是相同。
2.體系運行重復,三個體系要分別任命三個管理者代表, 三個工作例子,搞三次內審,三次管理評審,接受三次現場審核,多年三次監督審核。
3.如果建立三個獨立體系,就會要接待認證機構的認證審核,在人員接待、 費用開支方面都帶來不便之處,認證機構的不同觀念,將更難協調。
ISO9001認證現狀調查
)現狀調查和分析 現狀調查和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合理地選擇體系要素,內容包括: 1.體系情況分析。即分析本組織的質量體系情況,以便根據所處的質量體系情況選擇質量體系要素的要求。 2.產品特點分析。即分析產品的技術密集程度、使用對象、產品特性等,以確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組織結構分析。組織的管理機構設置是否適應質量體系的需要。應建立與質量體系相適應的組織結構并確立各機構間隸屬關系、聯系方法。 4.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能否適應質量體系的有關要求。 5.技術、管理和操作人員的組成、結構及水平狀況的分析。 6.管理基礎工作情況分析。即標準化、計量、質量責任制、質量教育和質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對以上內容可采取與標準中規定的質量體系要素要求進行對比性分析。 (五)調整組織結構,配備資源 因為在一個組織中除質量管理外,還有其他各種管理。組織機構設置由于歷史沿革多數并不是按質量形成客觀規律來設置相應的職能部門的,所以在完成落實質量體系要素并展開成對應的質量活動以后,必須將活動中相應的工作職責和權限分配到各職能部門。一方面是客觀展開的質量活動,一方面是人為的現有的職能部門,兩者之間的關系處理,一般地講,一個質量職能部門可以負責或參與多個質量活動,但不要讓一項質量活動由多個職能部門來負責。 目前我國企業現有職能部門對質量管理活動所承擔的職責、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夠理想總的來說應該加強。 在活動展開的過程中,必須涉及相應的硬件、軟件和人員配備,根據需要應進行適當的調配和充實。